微软首席架构师雷?奥兹(Ray Ozzie)发表了关于微软服务战略的备忘录,首次清晰阐明了微软的全面服务战略。以下为备忘录全文:
在过去的十年间,网络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业务、以及我们的社会。
在早期,Web是随着信息门户的爆炸式增长而成长的,这些信息门户是我们获取内容的通道,是我们进行贸易的场所,以及实现沟通的工具,诸如邮件、即时通信和新闻组等。所有这些都促成了互联网上的社区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 “3Cs”- 内容(content)、商务(commerce)和社区(community)通过彼此融合、互相加强取得惊人的扩张和成长。
内容(Content)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表社论的门户网站与个人博客之间的区分已变得模糊,都通过报料供读者消费。除新闻以外,电影、音乐以及电视也全都开始拥抱网络。内容与社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创造出了一个“社交媒体”,其中的社区链接、标记以及排名成就了个真正社会化的内容。这些关系以及集体行为智慧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寻找和共享媒体以及彼此互动的方式。
Web上的商务(Commerce)已经远远超越了早期网络购物车的概念。如今,社区正极大地影响着商务。亚马逊等零售业巨头都广泛地利用社区来产品推荐、评测以及收藏夹(wish lists)。较小的商务网站如Craigslist也广泛地利用社区来围绕当地产品开展对话。而搜索(Search)则彻底的革新了在线商务,已经是我们研究、采购以及网上购物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搜索同时也成为在网络上进行市场营销的基本机制,以及在线销售越来越重要的途径。
网络上的社区(Community)曾经意味着“群组交流”,主要利用诸如电子邮件、即时消息和在线聊天系统、留言板以及新闻组等基本工具来实现。今天,这种交流已经朝着使用综合性通信工具和平台的方向发生了转变,这些复合通信工具和平台能够将内容、应用和商务结合到群体交流的环境中。这些社交平台正在改变着我们以往联络与协调的方式、确立身份和密切关系的方式、以及建立良好声誉的方式。以Facebook为代表的复合性沟通理念,不仅成为我们以个人情况为中心的个人社交网络工具的最显著地特征,社交平台模式也正在融入工作场合,以实时和非实时的、越来越丰富的“工作空间”整合了以项目或者团队为中心的沟通和内容。
随着3Cs (内容、商务和社区)的演进,网络广告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促进全球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引擎。据估计,在未来三年内网络广告总额将从今年的400亿美元增长至800亿美元。网络广告将仍然是Web消费者服务获得收入的主要机制。随着广告业务逐渐向数字化、可量化方面发展,竞标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因此“广告平台”变得越来越重要。围绕这一平台的广告生态系统依赖于广告发布商和开发人员不断的创新,这些创新中所具备的有趣、参与感强的的特点抓住了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并最终为广告客户找到了目标受众。在内容、商务和社区这三个领域,以吸引“注意力”为诉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能够继续推动这种以广告为基础的经济模式的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对内容、社区、商务以及搜索领域中能够提升我们目前和未来地位的解决方案和合作伙伴进行广泛的投资,开展广泛合作,并对吸引广告商、发布商和开发人员的广告平台进行投资,这一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虽然3Cs(内容、商务和社区)、搜索、广告领域中的创新是对网络消费者服务取得成功的基础,但是这些还只是互联网服务创新影响个人、公司以及开发人员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微软的整体服务战略涵盖了所有这些领域:个人服务、企业服务以及开发人员服务。本备忘录的目的是阐明我们的全面服务战略。我将简要论述指导我们工作的三个原则,并说明这些原则如何运用到我们全方位的软件和服务战略中。
本战略的核心是,我们要拥抱两个世界 -一个是网络(Web)的世界,一个是设备(Devices)的世界。在过去的10年间,PC时代已经让位于以网络为中心的体验时代。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浏览器来获得这些体验,而且可以通过PC、电话、媒体播放机、游戏机、机顶盒以及电视、汽车等等诸多不同设备来获得这些体验。
我们的使命是,在这个全新时代中创造出融功能强大的互联网以及神奇的软件于一身、能够通用于各种设备的令人激动的无缝体验。
指导原则
我们的服务战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将指导微软各部门为个人和企业设计和开发产品和服务。
1. Web是我们社交聚合与设备聚合的中枢。
Web首先是将人网聚在一起。当个人PC连接到网络时,这个人际网络的各种元素将是几乎所有软件和服务体验的最重要属性之一。无论是工作、娱乐、还是生活,软件的社会属性都会继续改变着我们与人交流的方式。所有应用将逐渐以某种方式识别、利用Web本身具备的“群组”功能,这些方式对于我们的体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从生产到媒体、娱乐,“社交网络”的链接、共享、排名以及添加标签的功能将像“文件”、“编辑”以及“查看”等常用功能一样常见。
在我们的生活中,设备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其中不仅有个人计算机和电话,还有电视、游戏机、数字像框、数字录像机、媒体播放机、照相机和摄录一体机、家用服务器、家庭自动化控制系统、汽车的娱乐和导航系统等等。对于个人来说,“我的电脑”的概念将让位于个人“设备聚合”概念。个人“设备聚合”是一种通过Web将用户所有设备作为一个无缝的整体进行管理的方法。在识别出某个设备“归您所有”之后,其配置和个性化设置、应用程序及设定值以及其储存的数据都将可以通过 “设备聚合”进行无缝访问和同步。无论是媒体还是控制或访问,“设备聚合”这一概念都将统一和强化从生产力到媒体、娱乐等各种场合上的应用。
2. 企业组织转向云构架时 “选择”的力量
许多大企业都还处于一个重大基础架构转变的初级阶段,从使用专属的甚至昂贵的应用服务器,到转而使用虚拟化技术和大众化的硬件设备来满足企业数据中心进行计算和存储的要求。由于企业应用日益从以集中式“自下而上扩充”的模式转变为全新的横向的“自内而外扩展”的效用计算模式,这一转变趋势的速度还会加快。
由于主要受消费者服务能力升级需求的推动,因此“效用计算”模式在基于云构架的互联网服务中的价值显而易见。通过扩展,基于云的企业效用计算、基础结构服务以及企业级应用正在变为现实,为企业的信息技术部门提供了一整套全新的选择,解决了在整个企业以及企业之间、企业数据中心内部、合作伙伴的托管设备当中以及由云架构供应商本身进行部署的问题。专门为提高“服务器/服务对称”而设计的软件能够帮助企业信息技术部门平衡成本和控制等多种因素,并最有效地发挥其重要人员的才智。在企业数据中心与互联网云之间分布和联合的各种不同的企业环境下,开发、运营、移动和管理此类系统将有多种选择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3. 在云以及各种设备中,开发人员可以利用“松散耦合模式开发各个组成部分”。
前端、后端的应用程序设计模式正在朝着多个复合模块的方向发展,有时甚至采用松耦合的系统联盟架构,而其中标准和互操作性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前端,基于REST的轻量级技术已经普遍存在,在一些情况下强化了WS-*的应用,以浏览器为界面为用户无缝整合了各种组件。RSS供稿和ATOM供稿已经成为软件组件之间的轻量级通讯渠道和队列。受益于XAML等各种描述性语言,用户界面得以迅速革新和循环。
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用户有很多种方法发布各种应用:使用广泛的Web浏览器、将互动性和体验、移动性和存储集于一身的PC以及极具移动性的手机。开发人员需要通过使用一组相同的工具、语言和框架开发出能够在联系松散的设备网络之间无缝使用的各种应用,包括从云服务到企业服务器、从PC到浏览器到手机。
在后端方面,开发人员需要应对云中所采用的新型编程模型。无论程序是运行在企业网络上,还是运行于云架构的效用计算环境当中,开发人员编写、部署和调试程序的方式都会改变。基于“云”的环境包括各种计算机,其存储和程序本身也具有不同的规模和冗余以及不同层之间的松散关系。独立的开发人员以及企业都需要把后端设计模式从“自下而上扩充”转变为 “自内而外扩展”,采用这种具有成本、弹性、灵活性和地理分布等诸多优势的模式。
我们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变革
成功的Web应用是那些具有很强吸引力、受到目标用户广泛欢迎的应用。我们通过在所有市场中一致地实施我们的三项原则,可以重塑我们提供给个人、企业和开发人员的产品,并提供多种多样吸引人的应用。
连接的设备——我们希望将Windows、Windows Live和Windows Mobile一起创造出无缝体验。例如,Windows Live可以实现Windows、Windows Live和Web的无缝沟通和媒体体验。全新的服务平台技术Live Mesh将成为Windows Live的一个组成部分,进一步拓展Windows、Windows Mobile和Windows Live的使用体验,将各种设备以Web为核心进行协作,实现如下应用:
统一设备管理——用户通过一个简单的、基于Web的服务将其设备进行注册。用户的设备成为“设备聚合”的一个组成部分之后,无论这些设备在哪一个地点连接到互联网,都会向“统一设备管理”服务“报告”其状态、运行情况,并交换或同步信息。能够使用“设备聚合”的设备可以通过Web对其进行配置和个性化设置,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实现对任何设备(如远程桌面)进行远程控制。
统一应用管理——在所有设备上的“聚合设备”应用的安装和管理都会非常简单,对于用户来说一目了然。个人用户将可以使用原来只有在企业环境下提供的集中管理、跨设备采购以及部署。
统一数据管理——文件夹和文件(如文档和媒体)将会自动同步,可以通过Web在所有的设备上使用。由于现在每个文件夹都能够在Web上使用,PC上的文档和媒体现在都有了“社交聚合”的属性。
连接的娱乐——我们的目标是,基于“设备聚合”的愿景,个人用户只要对其媒体资料、订阅的服务或采集的信息进行一次授权和管理操作即可随时随地(客厅、台式机、移动便携设备)通过聚合网络上的设备进行访问和使用。我们正在将“社交聚合”愿景融入我们每个产品和服务当中,每位个人用户都可以通过以媒体和游戏为中心的Web应用表达自己的喜好、兴趣和爱好,通过链接、共享、排名以及音乐、视频、照片、游戏等的标签与其他人进行互动。这一构想目前已经通过Zune Social(媒体)和Xbox LIVE(游戏)实现了。MSN.com 主页、 MSN Mobile、MSN Video、 Zune Marketplace 等服务以及Windows Mobile、微软 Mediaroom 以及Windows Media Center等软件都将因这一“连接的娱乐”愿景而逐渐发生改变。
连接的生产力——Office Live将融合Office和Web。我们将提供全新、更高的生产力体验,以“设备聚合”愿景,在PC、Web和移动设备间实现无缝生产力体验。个人用户将享受到PC丰富、动态的编辑功能、手机的移动功能以及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的Web。Office Live还将拓展PC的Office功能,将其融入“社交聚合”,通过文档的链接、共享和标签把传统的“个人生产力”扩大为人际协作。个人用户将可以利用以生产力为中心的Web服务,与其他人协同工作。这一构想目前正在通过Web上的Office Mobile和 Office Live Workspace以及企业所采用的SharePoint、Exchange和OCS变为现实。
连接的企业——我们将把大规模云构架和服务的优势应用于企业,让企业在现场部署、合作伙伴支持以及云服务提供方面具有更大的选择权和灵活性。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会从这些服务中获得益处,利用Web建立“企业聚合”,让动态连接以及与合作伙伴和用户的合作变得更加容易。不同规模的企业用户都将会从Web企业服务中获得益处。这一构想已经通过Office Live Small Business等服务变成了现实。对于企业来说,我们全新的微软Online Services可以通过SharePoint、Exchange、OCS和Dynamic CRM提供一个可以对其进行管理的、基于服务的构架。我们的企业服务平台还可通过SQL Server Data Services、BizTalk Services和其他将来要推出服务扩展到云架构服务。在企业数据中心的最低一层上,我们已经通过Windows Server 2008和Hyper-V以及Virtual Machine Manager等Systems Center产品开始实施这一效用计算的愿景。
连接的开发——随着个人用户进入设备时代并接受了我们的“设备聚合”这一愿景以及企业用户接受云架构服务以及服务器/服务对称这一理念,开发人员需要能够无缝跨越后端云架构和服务器以及前端PC、浏览器、手机等设备的平台和工具。这一愿景目前通过NET Framework和Silverlight等.NET系列应用变为现实,其中Expression Studio支持设计人员进行设计,Visual Studio支持开发人员进行开发,让开发人员在横跨各种环境的情况下充分发回自己的技能。我们的工具的设计目标是,对无缝融合多个层级应用的解决方案的开发提供支持。比如,多层级应用方案的一部分在PC上,另一部分在Web或者移动设备上;一部分在企业的服务器上,另外一部分在基于云的效用计算架构上。
微软的转变
我们的行业因Web引发的新服务而进一步发展,微软也随之而变。
两年前,我写过一篇名为《互联网服务巨变》的备忘录,当时微软正在集中精力将Office 2007和Vista产品推向市场。除了MSN、IE/IIS以及我们的工具业务部,我们当时优先考虑的是“软件”而不是“服务”。
从那以后,我们在 “software + Services” (软件+服务)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我们长期以来进行各种努力以及我们现在开始规划的客户应用场景,我们已经向市场推出的卓越服务和强化了服务概念的软件,以及我们在开发的不同阶段中所实施的令人称奇的项目。
考虑到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在朝向“software + Services” (软件+服务) 转变的过程中,让各方了解微软的发展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消费者、广告客户和广告发布商来说,我们在全新形式的内容、社区、商务、搜索和广告中的投资是重中之重。我们正在投入大量资源,确保大量受众的参与,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精准的受众,确保微软在充满活力和竞争的广告行业里继续成为广告客户和广告发布商倚重的合作伙伴。
对于正在使用以及购买微软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来说,我们认识到,在朝向融合软件、服务和Web于一身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设备聚合”、“社交聚合”、“云构架”以及“服务器/服务对称(server/service symmetry)” 对于我们所服务的市场来说是非常大的机遇。
在今年和未来的几年当中,通过逐步推出的各种面向个人、企业和开发人员的创新的、增强的产品和服务,诸位将看到本文所说的原则和愿景变为现实的那一天。在这个过程中,我希望诸位与我一样感到激动并充满信心,来体验我们如何把强大的互联网、神奇的软件实现跨设备融合。
自由广告区 |
分类导航 |
邮件新闻资讯: IT业界 | 邮件服务器 | 邮件趣闻 | 移动电邮 电子邮箱 | 反垃圾邮件|邮件客户端|网络安全 行业数据 | 邮件人物 | 网站公告 | 行业法规 网络技术: 邮件原理 | 网络协议 | 网络管理 | 传输介质 线路接入 | 路由接口 | 邮件存储 | 华为3Com CISCO技术 | 网络与服务器硬件 操作系统: Windows 9X | Linux&Uinx | Windows NT Windows Vista | FreeBSD | 其它操作系统 邮件服务器: 程序与开发 | Exchange | Qmail | Postfix Sendmail | MDaemon | Domino | Foxmail KerioMail | JavaMail | Winwebmail |James Merak&VisNetic | CMailServer | WinMail 金笛邮件系统 | 其它 | 反垃圾邮件: 综述| 客户端反垃圾邮件|服务器端反垃圾邮件 邮件客户端软件: Outlook | Foxmail | DreamMail| KooMail The bat | 雷鸟 | Eudora |Becky! |Pegasus IncrediMail |其它 电子邮箱: 个人邮箱 | 企业邮箱 |Gmail 移动电子邮件:服务器 | 客户端 | 技术前沿 邮件网络安全: 软件漏洞 | 安全知识 | 病毒公告 |防火墙 攻防技术 | 病毒查杀| ISA | 数字签名 邮件营销: Email营销 | 网络营销 | 营销技巧 |营销案例 邮件人才:招聘 | 职场 | 培训 | 指南 | 职场 解决方案: 邮件系统|反垃圾邮件 |安全 |移动电邮 |招标 产品评测: 邮件系统 |反垃圾邮件 |邮箱 |安全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