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场门外徘徊了8年之久的黑莓手机(Black Berry)终于成功杀进中国。在欧美市场风靡已久的黑莓在中国市场会否得到相同的待遇?中国市场对于黑莓来说有什么不一样?
加拿大黑莓手机(Black Berry)制造商Research In Motion(RIM)苦等8年之后,终于得到允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首款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的黑莓手机预计在下月底上市。可是,调查数据显示,即便RIM选在了具有象征意义的5月17日——第38届世界电信日进入中国,市场反响似乎也并不热烈。黑莓能否在国内顺利发展,实是未知数。
市场认知度低
根据调查结果,目前国内知道黑莓手机的消费者仅占20%,有63%的消费者从没有听说过“黑莓”这个名字,还有17%的消费者只是有点印象。
另外,无论在欧美市场还是在中国市场,黑莓的目标客户群体都很一致,就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那部分高级白领和企业人士,即传统意义上的商务人士。但此次调查的结果却与黑莓的定位有极大偏差。
数据显示,只有4%的消费者把黑莓手机理解为针对商务人士的手机,有20%的消费者认为黑莓手机应该是一款智能手机,11%的消费者认为黑莓手机是一款高端手机,7%的人认为其最大的特点应该是价格昂贵。
而实际情况则是,高端、智能、高价并非黑莓手机的特征。黑莓手机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移动电子邮件系统终端,适合收发公司邮件(即Push-Mail功能)。在欧美,正是因为移动数据服务市场是商务应用主导的市场,而实用为先代表了用户普遍的消费习惯和通信行为,出身IT的黑莓才得以大行其道。简单、方便、实用才是黑莓的本色。
来到中国的黑莓手机并没有改变作风,依然走着简朴的路线,没有复杂强大的功能,也没有超强的智能化服务,价格比平常的PDA手机也差不了许多。但为什么调查结果却揭示中国手机用户对它有如此大的误解呢?
“之前黑莓一直没有正式进入中国,所以各大手机卖场里都没有黑莓手机卖。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听说过有这么一款手机,但具体是什么样子还不太清楚。”商务人士陈永进说。他曾经听说过黑莓手机,于是去手机专卖店询问,但由于卖场没有而最终没有成为黑莓手机用户。
“虽然之前黑莓手机没有在专卖店卖,但网上有不少相关的资讯。可在网民中关注这么狭窄信息的人肯定非常少。所以黑莓用户注定是个小圈子。”媒体从业人员刘洪宇对记者分析道。他就是关注黑莓手机那个小圈子中的一份子,从去年开始使用黑莓手机。
如此看来,难怪广大的手机用户会仅凭印象想当然地理解黑莓了。
还有一些人虽然通过种种渠道买到黑莓手机,但短时间使用之后就放弃了。调查显示,有17%的人使用黑莓手机不到两个月就转手卖掉或者不再使用。
对此,占座网职员常飞对记者分析说:“我周围就有不少朋友买后没多久就不用了。大家都觉得外国人的产品不太符合中国人的习惯。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人都喜欢发短信,但黑莓手机的键盘是仿照电脑键盘设计的,每个键都很小,按起来很费事,手感也不太舒服。”
而这些已经在使用黑莓手机的用户,真的如同黑莓手机定位的那样,是商务用户吗?
调查显示,只有34%的用户是商务用户,剩下66%的用户都是普通用户。
“我当初买黑莓手机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好奇。”一位参与问卷调查的市民说:“市面上的手机同质化现象很严重。作为80后来说,我们很想标新立异,用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当时在网上看到有关黑莓的介绍之后,觉得又有个性还便宜,所以就买了。”
常飞当初购买黑莓手机的理由也是跟商务不沾边。“去年,网上流行一个美国电视连续剧,叫做《24小时》。基本上从第二季开始,里面的主人公就人手一个黑莓手机,估计是黑莓在片子里做的植入广告。黑莓手机看起来真的挺棒的,所以我托人千里迢迢从美国买了一个。”他说。
看来,黑莓和中国市场彼此之间需要了解和沟通的信息实在很多。
主打功能不受青睐
黑莓之所以在欧美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主要源于它的核心功能。同其他手机不同,黑莓手机的核心功能在于可以为企业提供移动办公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其中,邮件的Push功能尤其重要。对于商务用户来说,常在外奔波,常常不能及时上网。当企业有信息需要及时处理时,他们急需一个无线的、可移动的办公设备。也正是因为邮件系统,黑莓手机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北美拥有近400万稳定用户。
然而在国内,当问及“手机的在线发邮件和文档处理功能对您是否很有吸引力”时,调查结果表明,只有30%的消费者表示“很有吸引力”,47%的消费者表示“无所谓”,有23%的消费者表示“没有吸引力”。
“在我国,由于互联网行业起步远远晚于欧美,因此大多数企业对电子邮件的依赖度还很低,更谈不上在无线环境下对电子邮件的需求了。”诺盛电信首席运营官宋永军分析道。
“黑莓主要是针对商务人士的,这就表明了它的受众不可能多。”陈永进说。
另一个调查项目展现了这个问题的另一面。调查显示,只有28%的消费者知道黑莓手机的核心功能是邮件的Push功能和在线文件处理。并且,在这些人中,83%的人认为这个功能的收费令他们无法接受。
“黑莓在欧美市场是靠电子邮件出名的,邮件的收费在当地来说也不算昂贵,很多企业用户都可以接受。但到了中国就不一样了,很多人都会觉得贵。”有接受调查的商务人士认为。
据了解,目前中国移动已经推出了两档黑莓资费。
套餐一:月功能费398元,含50MB国内使用GPRS流量,超出部分按0.01元/KB收费;
套餐二:月功能费598元,含400MB GPRS流量,其中2MB为国际GPRS漫游流量,超出部分按0.01元/KB收费。
相信这不菲的价格已经将大部分想体验黑莓乐趣的用户拒之门外。现阶段这项服务也只能面向高端的商务人士。
“我平时的电子邮件都不是那么紧急,而且现在邮箱里总是会有一些垃圾邮件。用手机收邮件肯定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值得。”一位被调查者说。
“我用了一年多黑莓手机,功能真得很不错。除了邮件功能之外,MSN、QQ、电子日历等功能都能很好地实现,跟电脑同步也很容易。这样我们的资料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即使掉了手机或者重装电脑这些资料都不会掉。但GPRS流量收费实在是有点贵。”另一位被调查者告诉记者。
最重要的主打功能在国内令很多人无法接受,黑莓到中国后好像音乐家的高音降了8度。
2500元与700美元的差距
最新消息显示,首款进入中国市场的黑莓手机型号为8700g,售价为700美元左右。
而根据调查结果,国内消费者对于黑莓手机市场售价的普遍接受范围在2500元以下。有63%的消费者认为黑莓手机应该在1500-2500元,30%的消费者认为可以在1000元到1500元之间,只有7%的人认为黑莓手机售价应当超过2500元。
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和黑莓的实际售价明显存在差距。
“很多人购买黑莓就是因为它简约,功能不那么复杂。我买黑莓只用它来打电话和发短信,如果卖那么贵,我肯定不会买的。”有被调查者说。
总的来看,黑莓虽然成功进入中国市场,未来道路上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
黑莓在欧美市场上的强大吸引力并没同样吸引国内用户,在国外市场强大的市场推动力和示范效应也没能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其主打的邮件功能由于众多消费者对于资费的顾虑并不是很受青睐,之前宣传的不到位也使得只有少数的中国用户了解它。
在这一点上,日本运营商有过很好的示范。基于日本社会环境和独特的用户习惯,日本运营商在黑莓业务上做了进一步开发。带照片的邮件(NTT DoCoMo、J-Phone和KDDI提供)、即时消息(NTT DoCoMo和KDDI提供)以及聊天业务(KDDI提供)等服务给了黑莓很好的市场潜力。此次调查也显现出同样的结果,很多用户放弃黑莓的原因就是认为黑莓的一些设计不太符合国内消费者的习惯。
未来黑莓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如何,将重点取决于能否适应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并得到商务人士的认可。
链接:关于黑莓(Black Berry)
黑莓(Black Berry),又译作“黑草莓”,是加拿大Research In Motion(RIM)公司于1997年开发出来的一个无线邮件系统。因为接收电子邮件的手机像笔记本电脑一样配备了标准键盘,小小的标准英文黑色键盘挤在一起,看起来像是黑莓的一粒粒的籽儿,于是得名“黑莓”。
从技术上来说,黑莓是一种采用双向寻呼模式的移动邮件系统,兼容现有的无线数据链路。黑莓移动邮件设备基于双向寻呼技术,该设备与RIM公司的服务器相结合,依赖于特定的服务器软件和终端,兼容现有的无线数据链路,实现了在北美地区随时收发电子邮件的梦想。
黑莓并不是惟一一种移动邮件业务系统,国内用户耳熟能详的可以实现类似功能的业务就有WAP、基于MMS技术的“彩信”和基于IMAP4.0邮件协议的“彩e”等,但黑莓更简便也更安全的技术特点使它在北美独领风骚。
美国专业IT咨询和服务公司J.Gold最新的报告显示:在北美总计达500万的商业移动电子邮件使用者中,70%以上为黑莓用户。
由于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黑莓并不直接针对消费者销售,而是和电信运营商合作销售其产品和服务。据制造黑莓的公司RIM首席执行官吉姆·贝尔斯利介绍,使用黑莓设备的用户每月向无线电话运营商缴纳120~130美元的费用,RIM则每月向运营商索取其中的8美元~9美元。黑莓无疑是运营商的黄金客户,而对于RIM公司来说,以500万用户计,一年收取的服务费分成就达5亿美元,占 2005年总收入的1/4。
RIM公司的核心优势是推?穴Push?雪电子邮件技术,在这项技术的帮助下,黑莓用户可以像在企业局域网中一样自动地收到电子邮件,只是接收设备是手机而不是电脑。企业用户要享受这项服务,必须在他们的企业邮件服务器上安装RIM公司的黑莓企业服务平台,同时无线电话运营商需要部署RIM公司的黑莓网络操作中心。电子邮件通过邮件服务器转发到黑莓企业服务平台上,然后该平台与黑莓网络操作中心建立一个安全通路来传送电子邮件,最后这个网络中心通过无线通路将电子邮件发送到黑莓手机中。
黑莓强大的邮件功能和便携性,受到了欧美商务人士的青睐。诺基亚负责移动解决方案的副总裁Scott Cooper称,在未来3年内,全球的6.5亿企业电子邮件用户大多数将采用手机来通信。而现在,根据J.Gold的报告,北美只有不到5% 的企业用户使用了移动电子邮件。
自由广告区 |
分类导航 |
邮件新闻资讯: IT业界 | 邮件服务器 | 邮件趣闻 | 移动电邮 电子邮箱 | 反垃圾邮件|邮件客户端|网络安全 行业数据 | 邮件人物 | 网站公告 | 行业法规 网络技术: 邮件原理 | 网络协议 | 网络管理 | 传输介质 线路接入 | 路由接口 | 邮件存储 | 华为3Com CISCO技术 | 网络与服务器硬件 操作系统: Windows 9X | Linux&Uinx | Windows NT Windows Vista | FreeBSD | 其它操作系统 邮件服务器: 程序与开发 | Exchange | Qmail | Postfix Sendmail | MDaemon | Domino | Foxmail KerioMail | JavaMail | Winwebmail |James Merak&VisNetic | CMailServer | WinMail 金笛邮件系统 | 其它 | 反垃圾邮件: 综述| 客户端反垃圾邮件|服务器端反垃圾邮件 邮件客户端软件: Outlook | Foxmail | DreamMail| KooMail The bat | 雷鸟 | Eudora |Becky! |Pegasus IncrediMail |其它 电子邮箱: 个人邮箱 | 企业邮箱 |Gmail 移动电子邮件:服务器 | 客户端 | 技术前沿 邮件网络安全: 软件漏洞 | 安全知识 | 病毒公告 |防火墙 攻防技术 | 病毒查杀| ISA | 数字签名 邮件营销: Email营销 | 网络营销 | 营销技巧 |营销案例 邮件人才:招聘 | 职场 | 培训 | 指南 | 职场 解决方案: 邮件系统|反垃圾邮件 |安全 |移动电邮 |招标 产品评测: 邮件系统 |反垃圾邮件 |邮箱 |安全 |客户端 |